2018年戊戌年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一年。中美爆发,贸易摩擦,全球股市低迷。实体经济受到重创,楼市限购。银行投资理财进入低利率时代,高风险高回报的P2P平台相继爆雷。李嘉诚、马云相继宣布退休,拼多多创始人黄峥,OFO创始人戴威,滴滴创始人程维和罗永浩都陷入泥沼。

2018年的瓜太多,老百姓握着手中的钱不知道何去何从。教育、医疗、餐饮依然是朝阳产业,而咖啡市场正是大佬们追逐的香饽饽。

据不完全数据统计,自2014年~2018年咖啡市场规模增长迅猛,Mordor Intelligence发布的报告《咖啡市场--增长、趋势与预测(2018~2023)》预计,接下来的五年,全球咖啡市值的复合年增长率预计将达到5%。而在中国咖啡市场,咖啡业务的爆发力更强,据相关报告称,2015年,中国咖啡市场销量规模达700亿人民币,2020年预计将达3000亿,中国的咖啡市场规模正以每年15%的速度增长,远高于全球市场平均增速。

各类咖啡品牌相继高调融资,最吸引眼球的新零售“瑞幸咖啡”继融资2亿美元之后,又在半年后融资2亿美元,创办一年多的时间,市场估值超过22亿美元。瑞幸咖啡的全国门店数已超过2000家。各连锁咖啡品牌,如精品灰盒子、seesaw咖啡等动作频频。国外各大品牌相继在中国布局门店,日本第一大国民连锁咖啡店Doutor coffee在中国的第一家店已落户上海,资料显示,该品牌在日本拥有1349家门店,数量甚至超过了星巴克,是日本最受欢迎的咖啡品牌。

回顾2018,遇见2019丨咖啡行业究竟经历了什么-咖报咖啡网

全家、罗森等连锁便利店也顺势入局,KFC也创立独立精品咖啡品牌Coffii&Joy,互联网大佬收购或联姻知名咖啡品牌,争抢中国甚至国际市场。

回顾2018,遇见2019丨咖啡行业究竟经历了什么-咖报咖啡网

另一头与大佬进军咖啡界“持资行凶”相对的独立精品咖啡馆是首当其冲被割的韭菜。在整个中国咖啡氛围最浓,最有市场的上海,据不完全统计,有6000家左右的咖啡馆。漫步上海街头,除了每条大街都有的各大知名连锁咖啡,每个小巷路口,甚至是菜场都遍布各色精品咖啡馆。极简风、工业风、萌宠风,不乏装修的特别有格调,一看就是店主们花了不少心思,金钱打造的生活馆。而比较残酷的数据显示,在中国大陆,咖啡馆的平均寿命只有半年,很多带着“开一间咖啡馆”理想而来的青年,往往付出不菲的代价。

精品咖啡馆在如此水深火热的局势中当真如此不堪吗?

当然不是,诸如许多圈内人士,比赛冠军所开的馆子依然生意火爆。冯唐在一篇题为《你不要轻易开一家咖啡馆》的博客中说:开咖啡馆首先是个生意,不当生意做,就做不长久。热爱咖啡,擅长冲咖啡只是个起点,离做个好咖啡馆还有很大距离,仿佛以恋爱为乐和以恋爱为生差很远,仿佛以闹革命为乐和以闹革命为生差很远。所以不介意轻易开咖啡馆的冯唐也在18年和瑞幸联名开了家叫“撩”的咖啡馆,是不是可以下这么个结论,只谈情怀,不谈商业的咖啡馆必死无疑

回顾2018,遇见2019丨咖啡行业究竟经历了什么-咖报咖啡网

我们粗略做下计算,在上海市区,地段尚好,面积在30㎡左右的铺子,月租金在3万左右,按照日营业额是日房租的2.5倍,咖啡均价25元一杯计算,一天至少卖出100杯才可能保本。这只是一个保守算法,咖啡店的最大成本,除去前期的装修费用以外,重头是租金和员工工资。而18年的咖啡市场,咖啡师严重紧缺,有钱也未必找得到一位合格的咖啡师,无疑又增加了成本。

精品咖啡馆是更容易做出好的咖啡的,什么是好的咖啡?这个问题可能很复杂,按SCA的标准或是COE的标准,咖啡干香、湿香、酸值、甜度、醇厚度、余韵......笼统一点的说,符合标准的生豆经过合适的处理方法,用合适的烘焙技术释放出豆子的香气与基调,通过研磨和萃取完成一杯没有明显缺陷的咖啡,刚好它的风味突出,让人愉悦,就可以称得上是一杯精品了。在星巴克这样的商业型咖啡店,采用混合豆机器制造,真正好咖啡讲究的是单一品种产地,烘焙师,咖啡师手工制作,七分烘焙,三分制作。

“小蓝”咖啡的价格冲击没有干倒星巴克,星巴克依然是你“爸爸”,对冲的是参照星巴克定价的独立小型精品咖啡馆。

经济不景气,消费降级,不影响咖啡市场的增速,食客对咖啡品质,对体验感的要求越来越高。每家咖啡馆都用好的设备机器,讲究豆子的品种产地,却往往忽视了咖啡师的技能是否达标,服务是否到位。

咖啡是一种千变万化,可以有无数种风味的神奇液体,是一种有温度有“温情”的饮品,就凭这一点,咖啡机械手臂永远也替代不了。我们进一家咖啡馆喝的是什么?更多的可能是种氛围,感觉,记忆,甚至有些时候会盖过了咖啡本身的味道。

在商业的前提下做情怀或许才是不二法门。

逆风不一定翻盘,它意味着遴选和洗牌。只留下健康而强大的选手。2019年伊始,祝愿生而被割的精品咖啡馆们,生生不息,做好做专。